小绘分享—创造性思维让艺术家个性飞扬
发表于 2021-10-30 10:58浏览量:696
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各具特色,美国因民族开放意识而使其美术、设计教育更注重对学校及学生个性意识的培育。德国人的思辨方式使其美术、设计教育更富有严谨的线性特征,日本传统文化的审美习惯使其教育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,而欧洲悠久的历史使其各国教育更具古典传统风貌。总之,国际上艺术院校间的差别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国情、民情和民族审美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。国内艺术院校间的差别也同样需要根据地域、民情、市场等诸要素有意识的加以区别。艺术教育有别于哲学、史地、文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教育方式。艺术教育是要让青少年们在尚未成熟,仍在发展的心智中开启一片浪漫的想象天地,并能毫无顾忌的驰骋于美妙无限的想象空间中。学会想象,学会创造方法,最终通过创造的天宇让人们享受艺术的新知新见。
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仍处在向学生传授基础技能,或者说是仅仅满足输送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意义上。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,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更应定位在多元思维方式上,这无疑有益于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中对学生们创造意识的个性培养。创造性思维是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灵魂,艺术教育理念离开了“创造”二字,将失去真正意义。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,创造需要创造性思维,在青少年培养开发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最佳时期,我们却使其精力用在了准确描绘物象的技艺能力训练上。而当他们在掌握技艺能力的同时已失去了开发想象天赋的时机。艺术的终极目标是让艺术家风格迥异、个性飞扬,充分展示出个人的独特面貌,既不是重复古人,又不是重复他人,更不是重复自己,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,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,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情感。艺术大师如毕加索、吴冠中等最终都是成就于创造力。即使到了晚年八九十岁,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鲜活旺盛的生命力,这活力来自自我发现,来自于灵感,来自于创造,来自于不同于他人的美好想象。
有人说,学美术要先打好基础,只有掌握好造型技术,训练好准确描绘物象的能力,才有可能说其他。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,技术与艺术的创造是并行的,技术是为表现艺术存在的,这是内容与形式的简单关系。艺术并不具有统一的评判标准,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道出自我的感悟,自我创造与超越。
艺术教育决不能一统化,同一化,更不能规范化,程式化,唯有创新才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。
加盟咨询电话:4000-1688-49
留言 ( 快速提交留言,等待商家尽快回复! )
请勿恶意留言,一经发现将报警处理!
项目推荐